RFID与NFC的区别以及概念分类
当前位置:点晴教程→知识管理交流
→『 技术文档交流 』
RFID 的全称是射频识别技术(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)。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(交变磁场或电磁场)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。这项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,例如我国的第二代身份证、门禁卡、图书标签。 RFID与NFC的区别#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,NFC技术的熟知度越来越高。它是一项由 RFID 技术发展演变而来的技术,因此在很多方面与 RFID 相似。但也有一些明显的区别:
注:表格中工作频率为常用的工作频率,并非完整的工作频段。 RFID的分类RFID系统根据工作频率的不同可以分为低频(LF)、高频(HF)、超高频(UHF)和微波频段(Microwave)。低频(LF)RFID 系统典型工作频率为 134kHz 或 125kHz,高频(HF)RFID 系统典型工作频率为 13.56MHz,超高频 RFID 系统典型工作频率为 920MHz 和 2.45GHz,RFID 系统实际工作频率应符合国家及地方无线电法规的具体规定。微波(MicroWave)RFID 系统典型工作频率为2.45GHz、5.8GHz。 低频(LF, 30 kHz ~ 300 kHz)低频的工作频段是30 kHz ~ 300 kHz,通常工作在125 kHz和134.2 kHz这两个主要频段。低频 RFID 属于无源 RFID 技术,系统识别距离通常在几厘米到几十厘米之间,少数应用场景可以到几米。由于较低的工作频率,低频 RFID 信号具有较好的穿透特性,不易被遮挡,有较好的抗电磁干扰能力,对金属或液体等介质环境有良好的抗干扰效果。低频信号链路衰退快,RFID 通信距离较近,数据传输速率相对较慢,因此适用于近距离、小数量的识别管理应用。被广泛用于牲畜、宠物等动物标识和追踪。
高频(HF,3 MHz ~ 30 MHz)高频的工作频段是3 MHz ~ 30 MHz,最常见的工作频率是13.56 MHz。高频 RFID 属于无源 RFID 技术,由于电磁通信信号易衰减,高频 RFID 通信距离一般在几厘米到几十厘米,数据传输速率一般在几十 kbps 到几百 kbps。高频 RFID 系统通常应用于单标签识别应用,ISO/IEC 18000-3 标准定义了基于随机的防碰撞协议,使得高频 RFID 系统可以实现多标签识别应用,每秒可完成几百张标签的识别。高频 RFID 具备良好的抗干扰能力、通信可靠、数据传输速率高等特点。作为识别卡时被广泛应用于智能卡、公交卡、门禁卡等场景,实现基于卡的身份识别与服务、管理应用;作为标签时被广泛用于工业产线托盘识别、图书档案管理、药品追踪、设备管理、零售以及工具管理等场景。受限于信号传播距离,多数的高频 RFID 应用为近距离识别场景。
超高频(UHF, 300 MHz ~ 3 GHz)#无源 RFID超高频的工作频段是300 MHz ~ 3 GHz,常用的频率包括865-868 MHz(欧洲)、902-928 MHz(美洲)、920-925 MHz(亚洲)。符合 ISO/IEC 18000-6 标准和 GB/T 29768-2013 标准的超高频无源 RFID 系统工作在 900MHz 频段。RFID 在国际范围内工作频段为 860MHz~960MHz 频段,具体根据各国频率法规执行。我国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〔2007〕205 号文 件 ( 试 行 ) 规 定 RFID 工 作 在 840MHz~845MHz 和920MHz~925MHz 频段,2023 年 1 月对该文件进行修订征集 意 见 , 建 议 超 高 频 无 源 RFID 工 作 频 段 为920MHz~925MHz。超高频无源 RFID 系统信道带宽 250kHz,其 5MHz 频谱带宽可划分为多个信道,支持多读写器同时工作。 有源 RFID超高频有源 RFID 是一种远距离的无线射频识别技术,因标签具有电池供电,可实现几十到几百米的通信距离,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,可以实现更可靠、安全的标签识别及传感器数据采集。超高频有源 RFID 系统典型的工作频率有 433MHz、2.45GHz,其中大部分系统工作于 2.45GHz 频段。 应用场景:
微波频段(Microwave,2.4 GHz - 5.8 GHz)#微波RFID的工作频段是2.4 GHz - 5.8 GHz,常见的微波频段RFID系统工作在2.45 GHz和5.8 GHz。一般为带纽扣电池供电的半有源标签,通常读写距离可达几十米。工作时,射频标签位于读写器天线辐射场的远场区,通过电磁耦合方式进行数据交换。读写器天线一般为定向天线,只有在读写器天线定向波束范围内的射频标签可被读写。 能提供极高的数据传输速率,适合高频次的数据交换。由于频率高,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干扰,如金属反射和多路径效应。
注:实际的通信距离与具体的读写模块以及标签性能有关。 转自https://www.cnblogs.com/czwy/p/18674798 该文章在 2025/1/17 9:46:46 编辑过 |
关键字查询
相关文章
正在查询... |